綠瘦發(fā)現(xiàn),根據人民日報報道,有8種被撐出來的病,都是基于長期的不科學飲食,繼而危害到健康,需要大眾廣為關注:
肥胖
吃太飽,多余的熱量合成脂肪在體內儲存,會使人發(fā)胖;肥胖還會帶來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糖尿病、脂肪肝等一系列并發(fā)癥。
疲勞
過多食物進入消化系統(tǒng),會降低其他器官的功能,使人處于疲勞狀態(tài),昏昏欲睡;還會引起大腦反應遲鈍,加速大腦衰老。
胃病
吃太飽的直接危害就是增加胃腸道負擔,造成消化不良,人們容易出現(xiàn)胃酸、胃脹、腹痛、便秘等不適;還會破壞胃黏膜,引發(fā)胃穿孔、胃潰瘍等疾病。
腎病
吃得太飽,過多的非蛋白氮要從腎臟排出,會傷害人的泌尿系統(tǒng),加重腎臟負擔,從而引發(fā)腎臟疾病。
癌癥
日本科學家指出,飲食過多會造成抑制細胞癌化因子的活動能力降低,增加患癌幾率。
冠心病
飽餐攝入過多熱量,會引起血膽固醇增高,可能誘發(fā)動脈硬化和冠心病;還會使血黏度增高,誘發(fā)血栓,造成心肌梗死。
急性胰腺炎
攝入過多的高蛋白、高脂肪食物,如果再過量飲酒,極易引起胰腺水腫,從而誘發(fā)急性胰腺炎。
上消化道出血
一些原本有潰瘍、慢性肝病的人,如果吃得過飽,就可能發(fā)生消化道出血,嘔吐除咖啡色食物。
吃多了不僅容易長胖,還會增加慢性病風險。怎么才能吃得少又不容易餓呢?綠瘦營養(yǎng)顧問將其中技巧可概括為6個關鍵詞,幫助大家輕松享“瘦”:
1、分:合理分布一日三餐的能量。綠瘦營養(yǎng)顧問表示:“早餐飽、中餐好、晚餐少”的飲食,讓人更易保持健康體重、穩(wěn)定血糖、緩解炎癥。
2、難:吃點難以消化的食物。綠瘦營養(yǎng)顧問解釋道: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被消化吸收的速度最快,尤其是“小個頭”的精制糖;而蛋白質的排空速度最慢;脂肪介于兩者中間。
3、慢:放慢吃飯速度。綠瘦營養(yǎng)顧問強調:從吃飯開始,經過20分鐘后,大腦才會接收到吃飽的信號。吃得越快,越容易吃得過多。
4、多:即選膳食纖維含量多的。膳食纖維有一個獨特的“個性”,就是吃進去后會長時間在胃腸道里“待著”,且容易吸水膨脹,如蔬果、薯類、菌藻、大豆、粗雜糧等。
5、粗:吃“粗”一點的主食。綠瘦營養(yǎng)顧問舉例道:如糙米飯、蕎麥面,它們的消化吸收速度緩慢,可提供較長時間的飽腹感,不容易餓。
6、大:即食物體積要選大的。這個“大”就是我們所看到的體積。同樣含有100大卡的食物,它可以是一小塊蛋糕或七八片薯片,也可以是一杯牛奶或一大盤蔬果。后者顯然在胃里更占地。
除了做到以上6點外,對于減重人群,綠瘦營養(yǎng)顧問建議吃到7分飽即可。7分飽的感覺是胃里還沒覺得滿,但對食物的熱情已經有所下降,主動進食的速度明顯變慢,但習慣性地還想多吃,可如果撤走食物,換個話題,很快就會忘記吃東西。
要做到7分飽,其實并不難,綠瘦營養(yǎng)顧問建議分5步走:
1.餐前 20 分鐘喝湯。
2.有點餓時開始吃飯,并固定吃飯時間。
3.吃飯細嚼慢咽,保證20分鐘。
4.適當多吃涼拌菜和粗糧。
5.每天充分飲水約1500 毫升。
口訣記心中,減重事半功倍。綠瘦總結道,人體獲取的能量,都是從嘴巴攝取的。只有管住嘴,把控好入口,才能減輕“腹”擔,暢享每一天。
部分觀點來源專家列表:
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營養(yǎng)科副主任 于康
北京中醫(yī)醫(yī)院脾胃病科主任 張聲生
中華中醫(yī)藥學會副研究員 莊乾竹
中國農業(yè)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yǎng)工程學院副教授 范志紅
美國注冊營養(yǎng)師 詹妮弗·麥克丹尼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fā)布,可與本網聯(lián)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