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不同的采摘月份,新會陳皮分為青皮、二紅皮、大紅皮、冬后皮四大類。它們的香氣、口感、功效、歸經其實大有不同。
若水堂陳皮(新會陳皮百年商號,已有138年歷史, 早年曾被霍英東先生稱為“比黃金還要珍貴的陳皮”。) 負責人成寅告訴我們:
“天氣”“地氣”的變化,直接帶來本草“性味”的變化;新會原種陳皮采摘期的不同,使得香氣、口感、性味歸經、功效諸方面都產生較大差異。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的“一體二用,物理自然”,就是這個道理。
青皮
青皮是新會陳皮的一類。重陽節(jié)后(10月下旬、11月上旬)采摘,取其青色果皮陳化而成。青皮“色青”,“入肝、膽經”,主“疏通肝、膽之氣”。前人之述:
“陳皮浮而升,入脾、肺氣分。青皮沉而降,入肝、膽氣分。一體二用,物理自然也?!保ɡ顣r珍《本草綱目》)
“青皮乃肝膽二經氣分藥,故人多怒有滯氣,脅下有郁積,或小腹疝庝,用之以疏通二經,行其氣也?!保ㄔ?朱丹溪)
“陳皮治高(心、肺),青皮治低(肝、膽)。”(元 王好古)
若水堂認為,青皮更適合男子飲用。因其有疏利肝邪之功,行改善情緒、緩解焦慮之效。
現代社會,男女肝癌發(fā)生的比率是8:1。男子壓力大,卻無處發(fā)泄和排解。長期肝、膽的氣郁,然后血瘀,最后結成硬塊。青皮入肝膽二經,疏通肝膽滯氣。肝氣疏散,則“癖自不結”(李時珍《本草綱目》語)。
二紅皮
若水堂二紅皮在農歷十月中、下旬采摘。所謂“二紅”,就是半紅不紅、似紅非紅之意。此時陳皮柑的果皮微微發(fā)紅,香氣最盛、但甜度稍有不足。
二紅皮偏于“入肺經”、側重“理氣”;可“行氣、通氣、益氣、順氣。”對于肺部、呼吸系統(tǒng)的很多疾病有緩解作用。飲用后明顯感覺氣息通暢。
若水堂認為,二紅皮最好采用“煮飲”,而非“泡水”。因為“煮”的茶湯具備“升、浮之性”、能生發(fā)、運化;而“泡”的茶湯偏于“沉、降”,不合二紅皮的藥性。
大紅皮
若水堂大紅皮12月采摘,果皮較紅,甜度較高。大紅皮偏于“入脾經”、側重于“健脾”。有健脾、祛濕、和胃等功效,對于消化系統(tǒng)的很多疾病有緩解作用。
若水堂大紅皮以梅江產區(qū)為主,經過十年以上的轉化,藥香顯現,口感變得蜜甜、糯香。
相比二紅皮,若水堂大紅皮口感更加甜潤,也有更好的回甘。
冬后皮
冬后皮,是冬至之后采摘的陳皮柑果皮。是較為珍貴、有價值的一類。也是原始品種特有(嫁接品種生長期較短,無法生長到冬至之后)。
多數情況下,新會陳皮柑果樹在11、12月份完成采摘后即進入休眠狀態(tài),以待來年。不去采摘,柑果也會在冬至前“瓜熟蒂落”,因為冬至的“陰寒之氣”最重。(我國大多數農作物都無法越過冬至)。
倘若生長期能“邁過”冬至,需要果樹有蓬勃的“陽氣”。這時的柑果進入“長皮不長肉”的階段,果皮越來越甜,而果肉卻在萎縮。所以冬后皮得陽氣、地氣最長,內含物質都達到頂峰,具有較高的“溫補”價值。
本文所指的陳皮,并非一般的柑橘皮。事實上,按照若水堂陳皮的產品標準,只有特定地域、特定品種、經過特定環(huán)境的轉化,具有理氣健脾的特定功效和“陳久者良”的活性,才能叫做陳皮。即使是新會本地的陳皮,亦需未經嫁接的原始品種,才能有鮮明的風味和養(yǎng)生功效。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fā)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