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紀元4719年冬至元啟日,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傳統(tǒng)文化研究中心副秘書長、“中華八千年文明史探源”發(fā)起人姬英明先生,在京如期舉辦了第四屆“冬至中華年”新年招待會。本次黃歷冬至新年招待會,是一場由多位學者教授院士和十多家媒體共同參與、交流討論的文化沙龍。
在冬至中華年招待會的開始,姬英明先生為大家做了精彩的歷法匯報。他首次清晰地解釋了中華文明最古老的歷法《圣太一天歷》與《黃帝天干地支六合四紀甲子歷》的關系,以及《黃帝天干地支六合四紀甲子歷》所蘊含的深厚天道思想智慧,還詳細解釋了中華農耕智慧結晶《黃道二十四節(jié)氣歷》的形成,和《漢歷》受西亞拜月文化的影響而轉變“尊月”,以及《西歷》的簡單化危害,對中華文明未來發(fā)展的不利等,做了一些深刻性的提示,并建議啟用黃帝紀元歷,恢復以冬至為中華年的元啟日。
“歷法正朔是一個文明的尊嚴象征,更代表著一個文明的智慧高度!中華文明是一個八千多年不間斷傳承的活文明,歷法傳承也從未中斷過。中華文明歷法從伏羲氏仰觀天象、俯察地理,鼎立《天歷》、創(chuàng)立八卦起,中華文明的先圣們,就一直在不斷地探索中發(fā)展完善歷法。從神農炎帝的“連三歷”,到軒轅黃帝的“天干地支六合四紀甲子歷”,在實踐都得到了發(fā)展和完善。尤其是軒轅黃帝以北斗為坐標的天干地支歷,至今依然影響著我們的文化與生活。”姬英明接著說“伏羲氏的《天歷》,是以東方蒼龍星為坐標的五季十月歷,大多數人不好識別。從軒轅黃帝開始,就以北斗為尊的天干地支四紀甲子歷的元啟日和黃道元旦日為每歲歲首。據祖上傳承,夏商改制,周朝又恢復了黃帝古制。夏朝時改冬至歲首為夏禹王生辰春之雨雪節(jié)氣為夏朝歲首,商朝時又改子湯王生辰臘之大寒為商朝歲首,周朝時改回軒轅黃帝的天干地支和黃道節(jié)氣的氣首冬至為歲首。到漢武帝劉彘時,因受西亞拜月文化及歷法影響,漢朝降維天干地支而尊月,造作了非常雜亂的‘十九年七閏’的‘閏年’歷法《太初歷》,再附和上傳統(tǒng)的黃道二十四節(jié)氣歷,變成了影響后世千年的‘陰歷’。《漢歷》因為受西亞拜月文化的影響,是以月為尊的!故而,在任何的十九年里,一年不是二十四節(jié)氣,而是一年二十三節(jié)氣或二十五節(jié)氣,一年也不是三百六十多天,而是一年三百五十多天或三百八十多天!客觀地說:《黃帝天干地支四紀甲子歷》的天文智慧,在漢朝時被西亞的拜月文化弄地亂七八糟,被西亞拜月影響的《漢歷》,至今任然在影響著我們的文化生活。在所有歷法中,最沒文化內涵的是‘數字歷’《西歷》。《西歷》只是一種計數的數字歷,沒有任何深刻的時辰文化,對中華文明文化的未來發(fā)展,沒有任何的幫助和升華的作用,希望有更多的有識之士認識到這一點,在時機成熟時刻,一定要重新啟用有深厚文化含義的華文明正朔!”
在文化沙龍階段,自然地理學家和環(huán)境變化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發(fā)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中國地理學會理事長、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長陳發(fā)虎先生,給大家分享了頂級的自然地理變化知識。內容包括人與自然環(huán)境的關系與相互作用,人類的發(fā)展史進程,包括地殼運動及地理變化對人類發(fā)展的影響等精彩內容。陳先生舉例說,人類能夠使用石器,就可以捕食動物。隨著人類對動物的馴養(yǎng),很多野外動物演化為家養(yǎng)物種,如牛羊家畜等,但隨著人類的壯大,很多動物也滅絕了!我們現(xiàn)在一定要好好的保護自然的多樣性。
中國人民大學哲學學院教授羅安憲先生,給大家分享了“無為而無不為”的哲學智慧。羅教授認為“無為”是老子所追求的第三層境界,而前兩種境界分別是道德與自然?!盁o為”實際是“為無為”,其意就是做該做的事,不做不該做的事情。人如果做不合道的事情,又缺德,那就不是“為無為”。他強調不要做不合“人道”的事情,對比了儒道兩家對于“道”的不同理解等話題。只有人類才能說“缺德”,而這不適用于動植物。羅教授區(qū)分了上德、下德與上仁的不同,解釋了“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義,失義而后禮”的深意,他認為依法治國是比禮還要低的層次,因此,羅教授認為中國的道德建設之路還相當漫長。
中國人民大學考古文博系教授韓建業(yè)先生,給大家分享了從中華文明復興與文化自信的角度強調了考古學的重要性,考古學家通過出土文物實證中華五千年前的“早期中國”,重現(xiàn)了中國古代的祭祖祀天活動。韓教授認為,中華文明作為一種活文明,又到了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考古學科乘勢因能夠實證中華文明而在迅速成為顯學。他講解了今年主持挖掘的南佐遺址相關情況。發(fā)掘出5200年至4600年前的六百三十平方米巨大宮殿,應當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宮殿,中間祭天的火壇直徑就有3.2米。透過南佐遺址,可以看到中華文明在五千多年前的規(guī)模巨大信仰祭祀遺址及其當時的文明高度。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經濟改革與發(fā)展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新時代生態(tài)文明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外宣資訊平臺總編輯陶利明先生,給大家分享了新冠疫情對中國帶來的機遇與風險。金融對抗是國與國之間的競爭之一,在嚴峻的疫情考驗之下,中國的經濟最早復蘇,這是中國的優(yōu)勢。各國都在使用中國生產的產品,對中國的經濟與產品具有一定依賴性。中國如果不供給全世界的物品,世界不知道是怎樣的呢?但中國并沒有在這次機會中獲利多少、甚至非常可憐,這其中主要的原因包括,美國的金融霸權,比如美國大量印刷美元、關稅問題抵制措施等。盡管中國在出口數據上很漂亮,但是實際收益很低。在疫情的考驗下,中國經濟結構的問題也暴露出來,因此,國家做出一定的調整。陶先生還談到了老百姓關注的物價問題,需求的下降與世界金融市場是造成物價浮動的重要原因。
《黃帝內經》弘揚者、厚樸中醫(yī)學堂堂主徐文兵大夫,給大家分享了幾點精彩體會。首先是,五行的來源問題。五行來自于十月歷,但徐大夫之前所了解的是彝族的十月歷,比較粗糙。而姬英明先生傳承的《圣太一天歷》也是十月歷,他高度評價了姬英明先生傳承的《圣太一天歷》。其次,厚樸中醫(yī)學堂的校訓與《姬氏道德經》六卷的高度吻合:厚樸校訓是認識知覺感悟,道理德法術器,而《姬氏道德經》分為道經卷、德經卷、道理卷、道政卷、道法卷與道術卷。徐先生重點介紹了聖龍山黃酒的養(yǎng)生保健功用。十多年前,他與梁冬在對話欄目中,就主張中國人最適合飲用的就是黃酒,因為它的酒精度只有八度。他從中醫(yī)的角度推薦了聖龍山黃酒,強調了該黃酒是由純正古法釀造而成。聖龍山黃酒之所以高貴,是因為它是由秫米釀造而成。秫米治療失眠的效果非常好,但秫米并非東漢末期傳入中國的高粱。黃酒最好溫飲。徐大夫動情的說,聖龍山黃酒對女性特別有益,對女性好,對女性真好,因為聖龍山黃酒能夠解濕氣、潤膚與活血化瘀。
最后,在交流互動階段,多位學者和參加文化沙龍的幾位行業(yè)頂尖專家、教授,進行了深刻的問答討論。來自山東財經大學的劉興明副教授提問,關于中醫(yī)五運六氣的問題。徐文兵對五運六氣有一定的研究,但他認為作為模型的五運六氣,不具有實用性與預測性。山東中醫(yī)藥大學的侯玉濤老師詢問了徐文兵大夫:在如今這個全民焦慮的時代,特別是新冠疫情背景下,我們該怎樣保持健康?徐文兵先生舉例回應說,中醫(yī)治瘟疫自古有之。我國有文字記載的中醫(yī)藥抗疫歷史有數千年,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中醫(yī)藥治療疫病有底氣。從“非典”到“新冠”,充分體現(xiàn)了中醫(yī)藥發(fā)揮的關鍵作用。對于后疫情時代,我們的日常養(yǎng)生防護。我們應該遵循《黃帝內經》的教導:“正氣存內,邪不可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北京某部的賀興華博士詢問了不同版本的《道德經》文本差異,比如“執(zhí)今之道”與“執(zhí)古之道”不同。羅安憲教授認為這并不矛盾,兩者各有各的詮釋優(yōu)勢。北京師范大學的李海石博士詢問了陶利明研究員鄉(xiāng)村振興在當前國家倡議共同富裕建設中的重要意義,以及如何與中華文化相融合嵌入。陶利明研究員圍繞鄉(xiāng)村振興中的“族根”文化與共同富裕的融合發(fā)展進行了專業(yè)細致性的解答。最后,在陳發(fā)虎院士關于傳統(tǒng)文化傳承上的問題,姬英明先生的回答,讓在場的聽眾,都大感意外。姬英明說“我不是傳統(tǒng)文化傳承人,我也不支持大力的弘揚傳統(tǒng)文化,但我對中央提出的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持支持態(tài)度。因為我不知道中央對‘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定義’是什么?在我傳承里,華族文明的道統(tǒng)包括四大體統(tǒng):祭統(tǒng)、統(tǒng)緒、緒統(tǒng)、傳統(tǒng)。祭統(tǒng)是華文明敬天法祖的信仰之根,統(tǒng)緒是每個朝代的政治統(tǒng)治禮規(guī)秩序,緒統(tǒng)是鄉(xiāng)賢士大夫遵循本朝政治統(tǒng)治禮規(guī)秩序而教化維護鄉(xiāng)民的基本人道的鄉(xiāng)緒,傳統(tǒng)是民間百姓對所有祖先傳說演繹及各朝代風俗的無序積累展現(xiàn)。”
年會在相約明年還同過冬至中華年的約定中,歡快結束。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fā)布,可與本網聯(lián)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